• 1999年第1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脊椎破裂骨折之生物力学实验分析

      1999, 14(1):1-6.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6. CSTR:

      摘要 (3070) HTML (0) PDF 0.00 Byte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胸腰椎的破裂骨折是一种党见的脊椎伤害,由于神经管常受到破裂骨块的压迫,常造成神经症状。牵引的力量加上后弯的矫正是目前被公认为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破裂骨折的重要原则。牵引的力量无论是在手术中应用内固定器或是在手术前应用脊椎牵引器就是希望藉着骨折复位进一步达到减压的可能性。过去的实验研究报告大多针对较少节数的腰椎施以轴向负载的生物刀学分析。很少实验对整条脊椎施以轴向负载并加以作生物刀学的量化分析。本实验的目的就是在以INSTRON材料试验机及脊椎牵引器探讨整条羊脊椎在外力牵引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如应变分布、椎间盘变形量以及破坏负载。并试行制造破裂骨折以便进一步观察脊椎在牵引下的生物刀学特性实验结果我们由整条羊脊椎的应变分布图得知,在胸腰椎接合之区域有较大的应变值表示该区域局部所承受的力量较大,胸椎区域之应变值次之。而下腰椎区域之应变值则较小椎间盘总变形量在10kg时平均值为286mm,在20kg时为5.09mm,在30kg时为645mm。且羊脊椎在拉刀破坏试验时,平均最大负载为91.40kg。而在脊椎牵引器实验所得之应变分布与材料试验机实验所得之分布情形相近,但数值有较小之现象。由结果我们得到 在实验上脊柱承受牵引时,在胸腰椎接合之区域会承受较大的拉力

    • 尸体腰椎研究中的肌肉模拟

      1999, 14(1):7-10.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10. CSTR:

      摘要 (2982) HTML (0) PDF 0.00 Byte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果我们在体外脊柱运动研究中没有对肌肉作用进行适当的模拟则研究结果无多大的临床意义。腰椎部位的椎间关节主要承载身体的重量和背部肌肉产生的张力。背部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与外力和惯性刀相抗衡的弯矩。椎间盘在矢状面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由于杠杆臂是恒定的,所以为身体重心前移产生的较大弯矩将对背部肌肉拖加较大的压力,相应地,椎间盘的承载也增大了,虽然我们知道肌肉运动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起很重要的作用,但在体外对其进行模拟研究却较少见。本文选用一些研究者使用过的模型,探讨它们的生理意义,另外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结合对肌肉运动进行模拟的新模型,旨在对整个腰椎的矢状面运动情况进行模拟。为了证实模型的有效性,我们测试了一些腰椎尸体标本,将获得的节段间运动数据和椎间盘压力值与一些研究者的临床结果作了比较。

    • 脾动脉流量和脾静脉压力的变化对脾脏储存血液和红细胞的影响

      1999, 14(1):11-15. DOI: 10.3871/j.1004-7220.1999.1.15. CSTR:

      摘要 (3205) HTML (0) PDF 0.00 Byte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脾循环的特点,提出了脾循环的流动模型,应用该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增加脾动脉流量和升高脾静脉压力对脾脏储存血液和红细胞的影响。分析表明:当脾动脉流量增加或脾静脉压力升高时,脾的体积增大、脾内血球比积增加、储存的红细胞增多。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离体的狗脾脏进行了增加脾动脉流量和升高脾静脉压力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同理论分析相一致。

    • 肱骨髁上部的光弹性实验及有限元分析研究

      1999, 14(1):16-19. DOI: 10.3871/j.1004-7220.1999.1.19. CSTR:

      摘要 (3045) HTML (0) PDF 0.00 Byte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二维光弹性实验和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法研究肱骨髁上部的力学特性。表明:①旋后位肱骨髁上部内侧是压应力,外侧是拉应力冲立位、旋前位与此相反。①旋后位、中立位、旋前位三种不同位置的剪应力变化不大。③在旋后位肱骨髁上部不论是内侧还是外侧节点均向内侧位移;中立位、旋前位与旋后位正相反,均向外侧位移。结合Saltel理论,作者提出了肱骨髁上骨折合理的固定方法。

    • 推拿和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异常的影响

      1999, 14(1):20-24.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24. CSTR:

      摘要 (3325) HTML (0) PDF 0.00 Byte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和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异常的影响。方法:选择各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并以30名健康者作对照。于治疗前后分别作空腹3小时及餐后2小时的胃动力检测。结果:FD患者(主要为运动障碍样型及反流样型)空腹3小时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的数目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餐后2小时的胃动力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一个月后,推拿组和服西沙必利组的胃动力指标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而安慰剂组则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推拿与西沙必利治疗可明显改善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状态。消化期胃窦收缩幅度(P)收缩频率(F)及运动指数(MI)的胃动力指标可作为评估疗效的客观依据。

    • 肌腱及其末端结构的断裂特性实验观察

      1999, 14(1):32-36.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36. CSTR:

      摘要 (3051) HTML (0) PDF 0.00 Byte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兔髌骨-髌腱-胫骨结节和跟腱-跟骨试件的组织结构观察,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和力学特性的测定,发现肌腱的力学强度明显高于牵拉屈折型和滑车型腱末端,而与牵拉型末端无明显差异。

    • 制作冲击创伤性关节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1999, 14(1):35-31.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31. CSTR:

      摘要 (2991) HTML (0) PDF 0.00 Byte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作关节内骨折动物模型。方法:以重锤自由下落做功条件和凿开法制作兔膝关节内骨折模型。采用16DJL-10型高速摄影拍摄撞击作用过程,计算撞击作用时间和冲击作用刀,共实验11只家兔。另21只家兔以WE-10A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得近膝关节部位股骨冲击状态下破坏载荷、强度、弹性模量及其它生物属性。所有数据由IBM-586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只家兔(22个膝关节)造模制得关节内骨折模型18个(81.8%)。另发生1个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3个骨折线自股骨外髁偏出。造模撞击作用时间为8.5毫秒。冲击作用为303.64牛顿,大于兔股骨的横向破坏载荷(131.2牛顿)。结论:按标准化程序,经guo窝后入路切凿股骨,可造成兔膝关节内骨折动物模型。

    • 锥板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1999, 14(1):37-40.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40. CSTR:

      摘要 (3056) HTML (0) PDF 0.00 Byte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锥板式粘度计测定血液粘度的重复性及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观察。方法:采用锥板式粘度计测定SD大鼠、金黄地鼠分别于不同温度及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结果:切变率在11.25~455s(-1)时,SD大鼠与金黄地鼠全血表观粘度随切变率的增加迅速下降,在150s(-1)以上时,两组粘度值都趋于恒定;金黄地民全血高切(225s(-1))粘度、低切(11.25s(-1))粘度在低于37℃时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高于43℃时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7~43℃之间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43℃的粘度则低于37℃之检测值;血浆粘度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r=-0.96,p=0.01);一些其它因素如测试过程中出现的血沉也对测试结果有影响。结论:使用锥板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时,测量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1999, 14(1):41-45. DOI: 10.3871/j.1004-7220.1999.1.45. CSTR:

      摘要 (3427) HTML (0) PDF 0.00 Byte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电测实验应力分析和压敏片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髌股关节的运动肌群应力的变化特点、髌股关节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试。材料与方法:采用8具人膝关节标本,保留关节囊及股四头肌机腱,髌股关节间隙内安放压敏片,肌腱上安放应力传感器,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加载试验。结果:(1)股四头肌肌力对髌骨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股内、外侧肌力不平衡(即股内侧肌肌力较弱)可使骸股关节接触压力和分布状态发生变化,使外侧髌股关节面接触压力升高。(2)在模拟髌股关节排列异常(髌骨外侧倾斜)的标本上,外侧髌股关节面接触压力及范围均明显增高,但髌骨固定在相对较小范围,使局部应力集中。(3)模拟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标本上,外侧关节接触压力和面积均有所下降,髌骨活动度增大,缓解了局部高接触压状态,但股四头肌肌力的不平衡仍影响髌骨的稳定。结论:股四头肌肌力不平衡对髌股关节接触应力和分布状态以及髌骨的位移范围均有较大影响,提示临床治疗中不应忽视对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

    • 影响人股骨的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

      1999, 14(1):46-49.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49. CSTR:

      摘要 (3054) HTML (0) PDF 0.00 Byte (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应变电测技术,对扭转载荷下人体股骨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讨论了股骨的选材,几何结构形态,表观密度对股骨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这些数据为医学上骨折愈合,关节替换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颈椎棘上棘间韧带生物力学研究

      1999, 14(1):50-53.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53. CSTR:

      摘要 (3007) HTML (0) PDF 0.00 Byte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颈椎棘上、棘间韧带在维持颈椎稳定性中的作用,选用四具新鲜颈椎尸体标本(C2-T1),建立颈后方棘上、棘间韧带切除生物力学模型,模拟人体颈椎前屈、后伸运动,测量颈椎标本的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切除颈后方韧带结构,使颈椎总体位移加大,轴向刚度减低,倾角增大,C5、C6椎体前缘应变值异常增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颈后韧带切除愈多,此趋势愈明显。结论:颈椎棘上、棘间韧带的存在十分重要,它的损伤切除,会使颈椎稳定性能大大降低,可能引发颈椎急、慢性失稳,出现临床症状、畸形。因此,保留颈后棘上、棘间韧带的改良颈椎板成形术较好地解决了此问题。

    • 恒力法测量制动对兔髌韧带截面面积的影响

      1999, 14(1):54-57.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57. CSTR:

      摘要 (2855) HTML (0) PDF 0.00 Byte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测量软组织截面面积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对兔髌韧带的反复测量,结果显示其变异系数在0.9%以下。用此测微仪对膝关节制动前后兔髌韧带截面面积的测量发现:制动6周后髌韧带的截面面积明显增大。作者认为这种变化与组织的胶原代谢水平相关。

    • 股骨颈支架钉的研制与实验性力学比较

      1999, 14(1):58-61. DOI: 10.3871/j.1004-7220.1999.1.61. CSTR:

      摘要 (3018) HTML (0) PDF 0.00 Byte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支架钉,根据股骨近端骨小梁结构特点并遵循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利用特制的上、下两钉,在特制的导向器协助下,分别经张力层和压缩层使两钉端在股骨头内穿榫组合,形成仰角三角支架结构。实验分析采用尸体骨,随机分5种内固定组,结果支架钉在载荷2608牛顿时无结构性改变。具有较好的内-外翻稳定性和抗剪切移位的轴向稳定性。

    • 人体脊柱三维运动的数学描述

      1999, 14(1):62-64. DOI: 10.3871/j.1004-7220.1999.01.64. CSTR:

      摘要 (3243) HTML (0) PDF 0.00 Byte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定义人体椎骨的中心位置,并相互连接形成椎骨中心线,来描述人体脊柱的空间三线运动。同时,引入和定义了三维考布角(CobbAngle),其可通过所建立的脊柱三维空间曲线进行计算,以此来评估人体脊柱的三维变形。

    • V形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1999, 14(1):65. CSTR:

      摘要 (2698) HTML (0) PDF 0.00 Byte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院自1960年开展V形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术后7~10天即可行走锻炼,获得满意疗效,于1963年作了报道,并在1987年总结分析了2000余例的临床经验。作者经长期临床应用,体会到能正确应用生物力学原理来掌握手术指征和指导手术操作非常重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中心

关闭